​“废旧”纺织在苍南“再生”,产值逼近百亿
来源::    时间:2023-07-27 21:25:41

7月初,浙江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守荣一行,应邀赴苍南参加《棉针织家居服》“浙江制造”标准评审,在温州市经信局、苍南县经信局、宜山镇、望里镇有关领导的帮助下,调研苍南纺织产业,了解其发展历程与转型再生之路……

01/自我突破的前世

说起浙江省的纺织产业集群,大家会想到柯桥、萧山、兰溪、桐乡、长兴……,细究与中国纺联建立试点共建关系的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区榜单,并不见苍南之名。


(相关资料图)

苍南有纺织吗?不仅有,还很早很久。据了解,苍南土纺土织有350多年的传统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就有记载。

苍南再生棉纺产业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集中在望里、钱库、宜山、藻溪等乡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地农民从人均不到三分田的土地自我解放出来,大兴纺织业,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产工业为支柱,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骨干的农村商品经济新格局,苍南纺织产业由此得到迅猛发展。

7月10日,宜山镇召开座谈会,苍南县经信局副局长赵成权、副镇长梁世锋及主要纺织企业家与会

02/典型富民的今生

经历40余年的发展,苍南已成为全国再生棉回收和加工基地,汇集着全国半数以上纺织工业布角料,全县现有企业2400多家,产业人口涉及十万余人,经加工的纱线、布艺等远销世界各地,每年为苍南创造数十亿产值(如包括规下企业,估计产业近百亿元)。

当地人提供了一组数字:望里镇、宜山镇有90%以上居民从事纺织业;苍南县有1000多名购销员长期在外,从印尼、泰国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和全国各地服装企业购进布角料,每年的收购量占所有废弃布角料的90%,年外购布角料、下脚料达88万吨,年产再生纤维75万吨,如按每亩棉花产量200公斤计算,相当于375万亩棉田的产量。

7月10日,望里镇镇长许骏介绍有关情况

经长期摸索,再生纺织产品不断创新,产品档次、质量大步提高,广泛应用于手套、帆布、牛仔布、包皮布、装饰布、窗帘布、沙发布、地毯、拖把、宠物用品、无纺布、环保布以及医用手术中等涉及服装用、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产品销售全国各大商场,并有相当部份成品纱及纺织品出口国外,远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中东以及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苍南县目前已形成“回收、分拣、分类、开松、纺纱、再加工制品、废旧纺织品”的循环产业链,其中再生棉纱类清洁用品份额约占全国细分市场50%。

显然,再生棉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富民产业。

而今,苍南已拥有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百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百家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工程建设)示范基地,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低碳试点县等金名片。事实上,不仅仅是棉再生纤维产业,苍南宜山镇还是中国内衣名镇,在国内市场,宜山针织内衣线上销售“四分天下有其一”,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03/野蛮生长留隐患

无可否认,再生纺织产业的发展给苍南县老百姓带来了收益,但由于长期粗放发展,企业产品档次低、生产集聚区粉尘污染、垃圾污染、违章建筑、安全隐患、机器设备陈旧简陋等问题十分突出,产业总体呈现出“低小散乱污”的严峻局面,外界舆论压力较大,其负面效应逐步显现。

回顾90年代,再生纺织褪色加工设备简陋、工序简单,没有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加工过程中,大量的褪色废水直接排入当地河道,一些未褪色、无效的废布角料直接倒入河道或就地焚烧,成为严重的区域性行业污染,被浙江省和温州市列为环境污染重点整治目标。“早些年再生棉纺作坊周围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含棉絮的灰尘。即便安装并关紧纱窗,地板和家具上仍然每天都盖上一层薄纱”。当地居民这样形容。

再生纺织产业的野蛮生长,也对当地政府和企业带来困扰。很多外界的人至今还是认为苍南再生纤维加工停留在粉尘满天飞的阶段,提到废旧纺织品,民众不自觉地总会和“黑心棉”等负面新闻联系起来。外界对于苍南再生纱线产业的负面印象,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04/多管齐下破顽疾

进入宜山大华纺织有限公司,整洁的厂房内,气流纺纱机、梳棉机、清花机等设备正高效生产,与此同时,喷淋系统、除尘设备同步运行,厂房内再也看不到棉絮翻飞、粉尘漫天的乱象。

大华纺织总经理黄景王介绍,公司先后通过五次技改,以往被视作“垃圾”的成衣边角料通过开松、清花、精梳棉、并条等一系列工艺之后,变成一卷卷精致的棉线作为牛仔裤、清洁用品(抹布、拖把)等产品的原材料,运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公司目前年产25000多吨,产值达2亿多元,创税1000万元,企业已成为苍南纺织的龙头企业。

这是当地推进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在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方面,苍南花了真金白银。如积极探索再生棉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对接高校实验室对高耗能泺口机进行技改提升,降低整体能耗。据统计,近三年全县有55家企业开展技改项目,如温州市鹿腾棉纺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引进全球先进的德国特吕茨勒和瑞士立达等气流纺纱机改造升级产线,共下达行业技改专项补助2900余万元。

在政府有关部门引导和企业的自发行动下,苍南强有力地推进再生棉纺行业整治提升。

自2018年始对再生棉纺行业开展整治攻坚,先后出台《进一步开展再加工纤维及其制品行业整治与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苍南县再生棉纺行业专项整治共建行动方案》等政策,保障行业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化水平。

以“关停取缔一批、整治提升一批、集聚入园一批”的工作思路,制定再生棉纺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十个一律”,通过实施差别化电价、以电评税等政策调节手段,倒逼淘汰一批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能耗高的企业。同时,大力引导企业入园集聚生产,加快园区建设,启动苍南县循环经济小微企业创业园等5个以再生棉纺为主导的棉纺小微企业园建设,合计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约有400家棉纺企业入驻生产,最终实现生产和生活相分离促进再集聚生产。

望里镇循环园区

苍南还由县长挂帅推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绿色针纺织产业链“链长制”,由县长担任链长,充分发挥链长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引导企业通过不断做精做细终端产品,全产业链共同发展。

在苍南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当地企业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再生资源的使用途径,使再生资源有序、健康地回归利用。《清洁制品用再加工纤维纱》”和《服饰面料用再加工纤维纱》等行业标准,正在申报立项中;《织物用再加工纤维棉纱》、《拖把用再加工纤维纱》等团体标准,已发布实施。

而当地领军企业也不再单纯定位于再生纺织品生产者,而是融入产业链,和终端服装品牌展开紧密合作,将品牌服装边角料进行科学收集整理后再加工成色纺纱线等产品,重新用于品牌服装生产,打造服装原料循环闭环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05/提升形象待时日

参观苍南县胜丰棉制品有限公司,2021年6月,望里镇被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中国清洁用品第一镇”荣誉称号

尽管如此,苍南棉再生行业仍面临诸多烦恼,这也是调研过程中,苍南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

一是遭受偏见与歧视。如前文所述,既有消费者对其认识不足,观念难以转变等问题,也有行业能耗高、污染大等因素,发展初期粗放式经营的造成的负面影响始终挥之不去。高耗能但产出不多,不受待见在意料之中;气流纺企业受有序用电工作影响也较大。而经专业机构测算统计,循环利用一吨废旧纺织品可以节省二氧化碳排放吨,明明是绿色系循环再生产业,“变废为宝”,但在现实中,其价值却常常被忽视。

二是土地要素存在制约。苍南土地资源紧张,造成企业想做大但没有空间,上下游企业、同业企业之间无法兼并难以组合成较强的技术经济体。如气流纺企业生产的成品纱只能卖到广东等地织布厂家,无法在本地延伸再生纤维纺织产业链,因此,一直以来没有出现大型龙头企业,缺乏知名品牌产品,产业集群的聚合效应低下。众多再生棉企业为寻求出路,纷纷“出走”。如今,苏北、安徽、江西等地的再生产业集群,就大都来自苍南企业投资。

三是装备技术依然落后。长期以来,社会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缺乏应有的支持和关注,以致再生纤维纺织行业装备技术落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远低于我国纺织机械总体水平,装备技术落后也导致了再生纤维制成率偏低、纤维长度偏短,短纤和粉尘量较大,行业单位产值能耗较高。缺乏强有力的领军企业,前文提到的大华纺织年产值达不过2亿多元,已是行业老大,中小企业居多,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四是存在行业诸多不规范。2022年3月,国家税务局依据财税【2021】40号文件开始实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再生纺织业,但进项税问题依然困扰再生棉企业。至于产业存在诸多如回收不规范、生产不规范、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也亟待用以规划和标准结合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2022年4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循环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生产者和消费者循环利用意识明显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径不断扩展,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详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重大利好,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推进》)。

“再生资源资源再生生生不息,循环经济经济循环环环有利”,进入温州市立州实业有限公司办公楼,墙上的标语很是引人注目。有国家战略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展空间巨大;走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已形成共识;假以时日,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也必将成为新时代的新风尚。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