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A股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披露已落下帷幕,有些上市公司却忙着给财报打“补丁”。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百家公司发布了更正版财报。更正内容五花八门:数据单位搞错了,股东持股状态弄混了,总资产算多了,甚至有公司的更正版财报,出现多达76处“补丁”,引起一片哗然。
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向外界呈现过去一段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载体,是投资者了解公司面貌、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此关键的成绩单却打满“补丁”,频频出现写错字、算错数的低级错误,不仅使得财报严肃性大打折扣,也使得上市公司公信力蒙上阴影,反映出某些企业对信息披露质量的不重视、对投资者的不尊重,也折射出其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风险内控流于形式。俗话说,魔鬼藏在细节里,连最基本的信披工作都做不好,又如何能做好企业经营管理?
一些“补丁”看似无伤大雅,不过是多一个0少一个0、多一个负号少一个负号之别,但实际影响巨大。比如,有的公司在重要数据计算中漏掉了负号,更正之后正值变负值,盈利变亏损,可谓“一字之别,谬之千里”,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决策,还可能“震动”公司股价,扰乱市场交易秩序。
虽然不少上市公司将财报错漏归因于 “工作人员疏忽”“信息录入时不够谨慎”,字里行间暗示无心之失。但从监管部门过往披露情况看,不乏上市公司是刻意为之,利用财报“预披露—披露—更正”时间差做文章,以达到操纵股价、从中渔利的目的。
可见,无论是无心之过,还是刻意之举,财报错漏可能导致的后果,不可等闲视之。尤其是全面注册制下,更加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能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进行信披,尽可能减少因信息不透明带来的交易风险,关系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关键。
清除财报“补丁”,“零容忍”的监管不可或缺。从目前情况看,上市公司财报出现错误,大都一补了之,这客观上造成了一些企业对财报质量的不以为意。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财报“打补丁”公司的关注,督促其解释清楚导致“打补丁”的原因,相关责任人将承担什么责任,后续采取何种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等;对于出现重大财务数据错漏,涉嫌虚假陈述或股价操纵的,则要紧盯不放,一旦查实,该重罚的重罚,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补丁”易打,信誉难复,上市公司要提高责任意识,守规矩、知敬畏,通过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披机制,切实把好信披质量关,真正做到财报中承诺的“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否则,一旦放任小错不管,最终铸成大错,导致信誉崩塌,悔之则晚。
上市公司唯有紧绷遵纪守法、审慎尽责的弦,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才能筑牢千里之堤,给投资者一个公开透明、运行有序的交易环境。(李华林)
关键词:
-
财报“补丁”须清除_全球快报2023-05-11
-
全球观速讯丨全国入夏进程图出炉!看看真正的夏天到哪了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