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给我们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23-08-19 18:49:21

乌兹别克斯坦眼科显微外科专业实用医学中心撒马尔罕分支机构的手术楼外,悬挂着一块印着中乌两国国旗的牌匾。不久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专家组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启了为期18天的“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活动,撒马尔罕是其中一站。

去年9月,中方在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宣布“未来3年为本组织国家的民众免费实施2000例白内障手术”,此次中方专家组赴乌就是落实这一承诺的重要举措。


(资料图)

“中国医生的技术真好”

一大早,当地等待就诊的民众就在手术楼的长廊里排起了长队。他们之中有拄着拐杖、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嫩的儿童。

68岁的拉贾布·伊布拉希莫夫也在队伍中,白内障已经折磨了他3年。他微笑着向记者招手。半个月前,他从电视上看到中国医生要来撒马尔罕义诊的消息,便十分期待。在他看来,中国医生拥有丰富的经验,技术更为可靠。“感谢中国,感谢中国医生给我们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据中方专家组领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鲍永珍介绍,当地前来诊治的白内障患者病情大都较为严重,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的患病比例也很高。此外,当地儿童患者较多,这意味着手术的复杂性会极大增加。

年近七旬的安瓦尔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从手术室走出来。与每个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一样,她忙不迭地向中国医生们致谢,情绪很是激动。“中国医生的技术真好,准备时间短,手术也很快。”

“我们之间的合作十分顺畅”

中国医生的微信朋友圈里,到处可见开展义诊的成功和喜悦。义诊第一天,专家组一大早从乌首都塔什干乘4小时火车赶往第一站古城布哈拉,紧接着就与当地医院洽谈、做检查、整理和为手术室消毒。中方团队主要负责眼科手术,当地乌方团队负责提供场地等后勤支持,双方当天就完成了17台手术。几天后,中乌双方团队熟络起来,多的时候一天能完成56例白内障手术。

护士高文婕时常在微信“步数排行榜”里名列第一,而她的活动范围不过是一间小小的手术室。“工作强度比较大的时候,我8个小时在手术间里走了1.8万步。”她说,“只要能帮助当地民众,我们就不觉得累。”

中方专家组的敬业精神,乌兹别克斯坦眼科显微外科专业实用医学中心撒马尔罕分支机构负责人博提尔·图赫塔耶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中方专家勤劳努力、不怕挑战。他们尽心尽力,每天都是最早到达,最晚离开。”图赫塔耶夫感谢中方专家对当地医生的帮助,“我们之间的合作十分顺畅。”

“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传递的情谊”

清理消毒、滴散瞳液、上麻药,使用超声波探头去除浑浊的晶状体、植入人造晶状体……在中方专家流利的操作下,一整套手术十来分钟就能完成。

“我们当地医生每天只能做5台手术,中国医生能做50台,大家都惊讶不已。”图赫塔耶夫感叹道,“如此高的效率实在是不可思议!”

不到30岁的费勒是乌兹别克斯坦眼科显微外科专业实用医学中心撒马尔罕分支机构的青年骨干。中国专家组2019年在塔什干义诊时,他当时正好在塔什干一家医院读研。看到中国医生“没有一个多余动作”的技术,费勒赶紧打电话给家人,让他们带着外婆专程从撒马尔罕赶来看中方专家的门诊。

高文婕说,每天傍晚清理工作全部结束准备回驻地时,还有患者等在门口,就为了向中国医生道一声感谢。“他们把右手放在心口上,微微向我们鞠躬。那一刻,尽管语言不通,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传递的情谊,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本报记者 颜 欢 邢 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16日   第 02 版)

责编:侯兴川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